最近,关于俄罗斯协助中国宣传制造业产能的新闻泸深策略,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在北约峰会期间,这一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俄罗斯声称,中国目前每月可生产50万架FPV无人机,战时产量甚至可达到70万架。这个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欧美国家的热烈反响,许多人对这一数字感到震惊。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君明的详细查证,目前并没有权威媒体或可靠来源披露欧美国家能够生产FPV无人机。尽管有些流言称,美国在战时FPV无人机的月产量可能达到200万架,年产量更是接近3000万架,但目前缺乏任何确凿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说法。这类未经证实的信息引发了公众的不同解读,也让人对FPV无人机的生产能力产生了不少疑问。
从表面上看,FPV无人机似乎是简单的设备,但实际上,它对制造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俄罗斯此举,实质上是在向西方展示中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无形中也为中国做了广告。然而,在中国网友看来,俄罗斯这一说法似乎有些过于自大,甚至有点“看不起”中国的意味。
展开剩余77%就算50万架FPV无人机的月产量看似离奇,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也许是天方夜谭,但对中国来说,这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俄罗斯能够得出这个数据,部分原因是基于对5813名受伤士兵的调查,其中75.5%的伤害都是由于FPV无人机的袭击。乌克兰方面也曾表示,FPV无人机是当前前线最为致命的威胁之一。实际上,3到7架FPV无人机就能摧毁一辆坦克,按照这个计算,单单50万架无人机每月就能消灭5万名敌军士兵,一年下来,死亡人数将达到60万,三年则为180万。
这数字一出,大家才真正意识到FPV无人机的可怕之处。要知道,俄罗斯不仅仅是在“羡慕”中国的无人机产能,整个西方也对中国的工业能力心生敬畏。甚至有些观点认为,哪怕中国每年只生产50万架FPV无人机,这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已经是非常可观的产量了。而俄罗斯这个预测,显然是基于其与北约的多年博弈泸深策略,以及对中国工业生产能力的深刻了解。
中航工业也针对外界对于乌克兰无人机成功偷袭俄罗斯战略轰炸机事件的讨论做出了回应。中航工业指出,FPV无人机的产量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火力覆盖。至于俄罗斯所称的50万架月产量,华强北的工厂老板则不禁反问:“兄弟,你看不起谁呢?”这番话不禁让人深思,中国无人机制造的产能早已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是订单需求决定的。
FPV无人机的生产并不复杂,所有的原材料几乎都是民用级别,价格低廉。对于中国来说,唯一限制生产能力的,是订单数量,而非技术或设备。换句话说,若中国需要,月产量完全可以突破50万架甚至更高,达到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生产也是有可能的。毕竟,中国每年生产3000万辆汽车,且这一数字并非产能的上限;同样,中国去年生产了16.7亿部手机,这一产量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无可匹敌的。可以说,这些数字的背后,充分证明了中国的强大制造能力。
不过,FPV无人机的生产要比汽车和手机要简单得多,甚至有一定技术门槛的人,自己也能组装一架。然而,全球能够自己组装出汽车和手机的人少之又少,这无疑是高端技术的象征。即便如此,俄罗斯依然声称中国每月产50万架FPV无人机,战时可增加到70万架,这让人不禁觉得,俄罗斯似乎低估了中国的工业实力。毕竟,若是谈到如翼龙、彩虹、双尾蝎等大型军用无人机,月产50万架是无法想象的,但若是FPV无人机,这一数字显然有些过于保守。
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贫穷限制了很多国家的想象力,尤其是在工业产能上,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没有见过的,必然就是在夸大其词。事实上,工业产能的高低与订单数量息息相关,只要订单足够,生产能力便可以迅速提升。
回顾中国历史上的生产奇迹,2019年中国生产了50亿只口罩,占全球50%以上。最初疫情爆发时,口罩一度出现短缺,但随着国家及时采取措施,跨界生产口罩的企业数量激增,产能迅速飙升,生产线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了五倍增长。到2020年4月,中国跨界生产口罩的企业达到了2993家,外销口罩超过2240亿只。即便如此,这依旧不是中国的产能上限,而是订单的限制。
对于FPV无人机的生产,中国的无人机制造企业超过2300家,现如今的市场供大于求,订单不足。换句话说,只要有足够的订单,中国的生产能力就能够迅速提升。事实上,若是俄罗斯真心认为中国的FPV无人机月产50万架是极限,那恐怕是低估了中国的制造潜力。
总之,这次关于FPV无人机产能的讨论,不仅揭示了中俄在制造业和军事领域的合作,也反映了俄罗斯对中国工业能力的某种“误解”。希望下一次泸深策略,俄罗斯能更加准确地表达中国在这方面的强大实力,毕竟,作为一个拥有强大制造能力的国家,中国的潜力是无限的。
发布于:天津市盛鹏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